春分的由来


春分 , 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 , 太阳到达黄经0度(春分点)时开始 。这天昼夜长短平均 , 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 , 故称“春分” 。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 , 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 。春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 , 这时节天气暖和、雨水充沛、阳光明媚 。
【春分的由来】春分节气在时间段上是指太阳位于黄经0°和15°之间的位置 , 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 , 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。春分古时又称为“日中”、“日夜分”、“仲春之月”、“升分”等 。春分的意义 , 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 , 各为12小时;二是春分正当春季(立春至立夏)三个月之中 , 平分了春季 。

    推荐阅读